周培源先生关心原子能教育事业的几件事

时间:2020-10-10
发布者:admin
分享到:

胡济民同志:
      周老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最早关心我国原子能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之一。早在学生时代,我就仰慕他的成就和名望,常以未能亲玲周老的教诲为憾事。后来有幸到北大在周老的关怀与指导下工作了30多年。下面就说一些周老关心原子能教育事业的事例和我的点滴体会。
      1955年秋,为了在我国开展原子能教育工作,高教部让周老和蒋南翔同志组团去苏联考察原子能教育。我参加了这一考察团,在周老的领导下参观考察了近一个月。周老谦逊的民主作风和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代表团的任务是学习苏联在原子能教育方面的经验。当时苏联对这方面的工作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怎么能在不使主人为难的情况下获得最大量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周老无论在学识或外事工作经验方面,都远远超过代表团其他成员,但每到一处,总先和大家共同研究,要问哪些问题,可能遇到什么情况等等。这样做,既能集思广益,又做到大家心中有数,因此在座谈时,大家都能提问,会开得活泼而又比较集中,能了解到需要的情况。大凡到苏联参观过的人都有这种经验,主人一般殷勤好客,参观日程排得非常紧张。周老的专长是理论物理与力学,在参观实验研究时很认真,往往间得很细,自朝至暮,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给全团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周老对苏联的一般教学情况也很感兴趣,在这次访问中还参观了数学习题课和普通物理实验。通过这次参观访问使我了解到,周老的渊博的知识是由于他广泛的兴趣,从多种渠道获得的。在此后的30多年里,技术物理系,作为在北大培养原子能人才的单位,一直是在周老的领导和关怀下工作的。和其它理科系相比,这个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一个特点,它需要粒子加速器。这是一项大型设备,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是建不起来的,周老对技术物理系的领导,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早在文化大革命前,他就多方呼吁,要为我系建立一个合适的加速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系迁到汉中,周老仍很关心系里的工作。当时系内静电加速器在上海先锋电机厂设计和加T,差不多我每次来京出差都要向周老汇报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记得有好儿次都约在晚上9点以后。还有一次正好是周老去西欧访问归来,还带回许多德国和法国有关研究所的资料让我们参考。在当时信息比较闭塞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资料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国外情况,对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技术物理系迁回北京时,加速器也将加T完成,当时面临着两个问题:怎样组织教学科研工作以充分发挥加速器的作用和加速器楼应建在哪儿。关于第一个问题,周老和北大其他领导决定成立一个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管理维护和不断改进加速器的性能,同时组织在加速器上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关于建器地点,周老原来选择十三陵分校,这样,既可利用北大在那儿己有的校舍,又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本来这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当时技术物理系里一些同志认为,这一类加速器主要将在核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作用,这就依赖于与其它科技部门的紧密合作,因此远离校本部和市区都是不利的。和他的一贯作风一样,周老在仔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最后确定了加速器楼建在现在的地址,正好在清华和北大之间。这一合理的决策,大大有利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挥加速器的作用。现在重离子物理实验室己被评为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这表明实验室已基本建成。我们希望它能用丰富的成果和出色的人才来酬答人民和国家的期望,也是对周老的支持和关怀的一点纪念。

(注:本文作者胡济民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木文原载1992午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巨匠  师表流芳》。

上一条:周培源教授一一湍流研究的先驱者之一2020-10-10下一条:周培源先生2020-10-10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  邮箱:office@cstam.org.cn

分享到